菜篮子争夺战:到头来,还是抢流量

一声枪响,巨头开跑。

熙熙攘攘的农贸大厅,紧挨着码放的菜筐果篮,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散场后的残枝败叶……买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透着一股热闹的烟火气,并不怎么“性感”。

“上班一天已经够累了,实在没有精力再逛菜市场,回家路上倒是经过超市,不过晚上基本是打折促销的剩菜,也没办法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北苑的小夏如此说道。

和小夏抱有相同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线下菜市场更像是年长者的集会,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寻找更新鲜的菜品,也能为了折扣优惠早早排队,相比之下,年轻人败给了忙碌,也输在了“懒”上。

直到今天,这种情况终于发生变化——手机上的“菜市场”来了。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想卖菜?先活下来

1月中旬,美团低调上线“美团买菜”App,先后在上海、北京市场启动测试;

3月30日,饿了么建立全新生鲜开放平台,并与叮咚买菜达成战略合作,要将买菜业务推进至全国500城;

4月7日,盒马CEO侯毅发朋友圈称,盒马App已上线“平价菜场”频道……

一连串的相关报道,俨然把生鲜配送这块外卖领域最难啃的硬骨头,变成了资本风口下的香饽饽。2019年,“前置仓”的概念再度翻红,电商领域持续数年的持久战里,“买菜”成了新的关键词。

说到买菜,就不得不讲讲“生鲜电商”。

2012年,生鲜电商元年。

伴随着20吨褚橙在5天之内被“本来生活”全部搬空,生鲜战役正式打响。水果、农产品、进口海鲜等生鲜产品,被电商平台“逐一击破”。

此后3年里,生鲜电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口,将无数创业平台卷入其中。到2016年,该领域的玩家已经突破4000家。资本的狂热足以令人丧失理智,有数据显示,2015年,生鲜领域发生246件投资事件,为近5年最高;而投资金额的最高点则在2017年,为294.48亿元。

创业者对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吃蔬菜水果是刚需、网上购物已是一种潮流,同城配送盛行,高消费频次,以及高达数千亿的市场规模……

交通、网络、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三者共同搭建出一个美好的预想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年轻人生鲜自由,可以有。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抽来一记耳光,2016年,14家大型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对于创业平台而言,宛若“丧钟”。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其中只有1%的玩家实现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

为什么做不起来?业内人士和媒体做过许多分析:生鲜是电商中门槛最高、要求最高的品类,需要物流、金融、用户运营在内的生态力量,光靠资本输血难以为继。

低客单价、高损耗,高补贴换流量,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等问题叠加,共同把这个赛道从性感推向了至暗。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每日优鲜官网

“炮灰”燃尽,巨头收割

不得不说,生鲜市场早期的混乱年代,先行者被资本吸引,无意间就充当了“炮灰”的角色,当他们消耗殆尽,便轮到巨头收割战场。

2016年,盒马鲜生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同年,梁昌霖开始筹备叮咚买菜,并在次年5月正式上线。一年后,美团开出生鲜实体超市,彼时还叫“掌鱼生鲜”,永辉的超级物种也入场生鲜超市。

2019年,生鲜电商的重心切换成了“买菜”。瞄准社区居民,从传统菜市场手中拿下居民的菜篮子。把菜送到用户家门口,解决上班族买菜难的问题。

在此期间,叮咚买菜主打的前置仓模式被业界广泛关注,其模式为“移动端下单+前置仓配货+ 29分钟内即时配送到家”。

简而言之,就是在社区3-5公里内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高密度、离居民足够近的基础上,提高配送效率、打下用户心智。前置仓的核心在于贴近用户,不需要处在临街、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在门店装修上。

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新鲜。

它是由物流行业中的“微仓”衍生而来,经每日优鲜等早期入场者践行多年,又在互联网巨头的布局和竞争中发扬光大。较为直观的体现在,当用户下单购买时,不同定位下的陈列商品存在一定差异,因为界面所展示的是距离用户最近的前置仓中的商品。

叮咚买菜副总裁俞乐认为,前置仓不需要运营人员的能力有多厉害,更强调仓的执行力,也就是把每个前置仓都作为最小的执行单元。“仓比店简单,我们将流程设定好,通过大数据使得整体仓的执行效率透明化,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仓里去实现大规模的复制和扩张。”

根据叮咚买菜今年9月提供的数据,平台已在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长三角地区覆盖了453家前置仓,日订单量突破40万单。

依靠这一模式,从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短短26个月,叮咚买菜拿下8轮融资。其资方包括高榕资本、达晨创投、红星美凯龙、老虎基金、红杉中国、今日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铺路搭桥,后人行深致远。

毫无疑问,前置仓模式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本,同样布局前置仓的还有美团买菜和永辉买菜。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今年1月,美团买菜在上海悄然上线,定位于社区居民的“手机菜篮子”,其模式是手机App下单+线下服务站。与叮咚买菜不同的是,除了原有的存储、分拣、配送等功能之外,美团买菜还提供“下单后自提”,以及“到家+到店”服务。

不久前正式上线的“永辉买菜”同样沿用了前置仓模式,公开资料显示,永辉已经在8个城市建立了165个社区配送中心,实现1小时内商品的送达。

然而,前置仓是否是生鲜零售中的范用模板,各家在不断的优化中又能否实现盈利?争议一直存在。

盒马鲜生CEO侯毅就曾表示:“前置仓是一个快速覆盖城市过渡期的好方法,但最终要被迭代掉。”

有别于前面几家,盒马鲜生是典型的“店仓一体模式”,为什么拒绝从众?侯毅道出4点原因:第一,店太小、品类太少。前置仓面向菜场对象,盒马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第二,前置仓流量成本巨大;第三,损耗巨大;第四,客单价很低,免费配送不能盈利。

事实上,损耗、客单价、配送等问题不仅仅是前置仓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互联网买菜平台共同的痛点。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每日优鲜官网

到头来,还是抢流量

问题摆在眼前,而且从短期来看,该领域显然无法盈利。那么巨头争相入场,究竟看中了什么呢?

答案是流量。

从2010年触屏智能手机开始大范围普及算起,移动互联网也已走过9年,巨头们能够涉足的领域,想要涉足的领域,基本都已成熟,难得有像菜市场、生鲜电商这样市场巨大,且还没有出现巨头垄断的行业。

根据《2018年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生鲜行业交易额达1.79万亿元,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31万亿元,其中,“蔬菜水果”这一品类占比更是高达55%。

而对应的生鲜电商行业在2017年交易额仅有1402.8亿元,占比不过7.8%,到2018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预计突破10%。作为对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10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上升为19.6%。

市场体量大、电商普及率低,行业无巨头垄断,增速高,“菜市场”对于想象力出众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就是一块完美市场,虽然现在还是亏损、没有清晰的业务模式,但秉着“小步试错 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精神,巨头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下场。

此外,巨头们入局“菜市场”,也有自身业务发展的考量。美团推出美团买菜,阿里推出盒马鲜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线上获客成本高企,竞争趋于白热化,巨头们不得不下场寻求线下流量,哪怕是“赔本赚吆喝”,也依旧乐此不疲。

而且,入局“菜市场”也能够和自身业务形成互补,打造更为强势的闭环生态。

以美团为例,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数量为4.17亿,数量庞大,而对比2018年12月底8.29亿网民,可供美团拓展的非外卖用户也不在少数,更不用想还有5亿多非网民(暂不考虑城市、农村差别)。入局菜市场,可以让美团最大限度触达到这些原本线上难以触达的用户,提高消费频次和粘性扩大业务想象力。

最后,商业形态上的变革,需要技术的支撑,不管是“前置仓”、大数据还是冷链技术,都为巨头们改造菜市场提供了条件。加上配送环节的日趋成熟,“半小时达”从想象成为现实,这些都为“菜市场”大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这里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赛道,一声枪响,巨头开跑。

来自云掌财经 素材来源:电商在线、前瞻网、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