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型的内容生产生态如何持续?

前面讲完了定位、调性和基本原则,这一篇,我们开始来讲一下内容的生产。
 
在互联网行业做过内容的都知道,有且仅有两种内容生产模式: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内容生产模式)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简单说,二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是你雇了一批员工或付费请了一群专栏作家来生产内容的方式,好比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或少量内容型产品,如好奇心日报等;
 
后者则是开放地任凭你的用户去发言和生产内容,你再从中去挑选和甄别优质内容的方式,好比社区和论坛,如知乎、豆瓣等。
 
上述两种模式,并无绝对好坏,PGC模式相对更可控,但基本是个劳动密集型的逻辑,随着内容量越来越大,你的运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而UGC模式虽然听起来更轻巧,但运营的过程会极其艰难,甚至是九死一生。
 
在以上两种模式下,做好内容生产的关注点是会有所不同的,但UGC维度下的内容生产通路构建,明显难度要远大于PGC。
 
所以,在“关于生产”这个分支里,我想线聊这部分最复杂、难度可能最大的一个支线——UGC内容的生产。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个UGC社区的典型内容生产通路(注意,这里只关注生产),应该讲,几乎所有UGC产品从初始到逐渐成熟的内容生产通路,都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注意,对UGC型的内容生态来说,“优质内容如何被生产出来”到“优质内容如何可以持续被生产出来”这两个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在下面这个生产通路中得到答案。
 
依照上图,整个UGC型生态的内容生产通路实际上又会分为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内容初始化。
 
简单说,当你新上线了一个UGC的产品,这个产品最初一定是什么也没有的,所以,你能想象一个什么也没有,看起来一点人气也没有的产品会有用户愿意进来玩吗?因而,为了能够让这个产品对用户还能有点儿吸引力,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往里灌点儿东西,让它看起来先能有点儿人气。
 
当然了,灌东西也不能瞎灌,你还是需要保证你灌的东西是符合你的目标用户胃口和喜好的,总不能你的目标用户是一群二次元宅基腐小伙伴,你搞一大堆文艺小清新进去吧?这里透露一下,知乎到2016年5月为止,整个全站都没有支持Gif动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一堆动图出现在回答区打乱了整个社区的氛围。
 
此外,在进行初始化的时候,你还需要挑选一部分话题作为你的初始启动话题,这样会让用户们的关注和讨论变得更加聚焦。还是拿知乎来举例,在2011年知乎刚刚上线的头一年里,整个知乎全站的话题,都一直是高度聚焦于互联网和创业相关话题的。
 
第二个环节,叫作少量用户加入生产。
 
氛围铺垫好了,你总得需要一些有能力生产优质内容的人迈出第一步,去开始在这个你搭建的氛围下玩耍和生产内容。
 
而,这批吃螃蟹的人,往往是不可能从天而降的,他们需要你去邀请和私下做好大量的沟通,才会过来。且理论上这批人如果本身就是一批意见领袖或小圈子里的名人,会更容易形成标杆效应,带动更多人加入社区。例如,知乎最早的第一批答者,除了知乎自己的员工外,就有包括李开复、雷军及一大批投资界名人在内的知名人士,且这批人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知乎团队一对一完成邀请开始入驻和使用知乎的。